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一墙之隔【微小说】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3-10-11 18:53:23 0次阅读

魏正加

“我们的社长呢?”

百年校庆,现场氛围热烈,当年小草诗社的几位大神陆续到达。以创作爱情诗见长的李曼环顾一周忽然发问,从新疆赶来的张一达问他住哪里,担任本市图书馆馆长的刘建洲告诉大家,翟闻桦的家就在直线距离几百米外,可以说与学校是一墙之隔。

对校庆筹办情况略有所知的刘建洲告诉校友们,组委会确定邀请人员名单时划了几条线,副处级及以上干部,教授级高工一类的学者,年营收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其他校友自愿。正是因为图书馆长属于副处级,他才收到了邀请函。大家悄悄一看,还真是的,李曼是一所211大学的博导,张一达是某地级市政协副主席兼文联主席,还有职业学院副院长、省刊总编什么的,刘建洲只是垫底。

翟闻桦是那个时代省内朦胧诗界颇有名气的人物,有位王姓崇拜者不惜把名字改为王闻桦,那年上街游行时还被两位女生左右簇拥着。毕业后在本市一家都市报做副刊编辑,与簇拥着游行的一位女粉丝结婚后生个儿子,幸福满怀。

报社所属社区的一次摄影展览上,翟闻桦对一组作品的标题评头论足时,让在场的女摄影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女摄影师每有佳作,总要找翟闻桦帮助制作标题。凡采用翟闻桦标题的作品,一般都能在外地报刊或网站发表,因此成了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诗的精灵与光影碰撞,让他们一次次敞开心扉;情的小溪在生活中荡漾,使他们一趟趟读懂对方。缪斯有意,现实无情。见光后,双方配偶到报社讨说法。摄影师家乡无脸见人,净身出户远走海南闯天下。随着视觉艺术兴起,图片市场腾挪空间日益广阔,摄影师混得风生水起,在一家杂志社做视觉总监,并另组了家庭。

谁曾想,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哭诉中报复,在报复中结盟,翟闻桦成了孤家寡人,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好在有诗友出手,协调到外地一家报社工作。与摄影师随遇而安大相径庭,翟闻桦水土不服,职业生涯前景暗淡,加上朦胧诗派日渐式微,创作裹步不前。

应一位街坊邀请,翟闻桦辞职去他在省城的公司品牌部工作。天有不测风云,新冠疫情成了压倒街坊企业的一粒尘埃。无奈中,街坊给了他最优渥的遣散费用。

家破,身败,名裂,不到万不得已,翟闻桦怎么也不愿回家乡。想到在街坊企业的几年历练,觉得对市场多少也有些了解,何妨以遣散费用注册一家公司,或许能干成了呢?

开业那天,远在海南的视觉总监通过EMS送来了花篮,给翟闻桦以莫大的安慰。

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朦胧诗人本不奢望市场的诗与远方,仅仅想讨口饭吃。哪里知道商海鱼龙混杂,江湖步步惊心,唯利是图与尔虞我诈叠加,一年不到就难以为继。

实在没有办法了,翟闻桦与视觉总监联系了一下,视觉总监从他的性格分析起,论证他经商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得到了翟闻桦的认同。第二天,视觉总监转给翟闻桦十万块钱,让他先度难关,尤其是社保不能断。

走投无路中,翟闻桦与父亲通了微信电话。电话中,颤颤巍巍的父亲问他有多少债务,翟闻桦说没有。父亲说:“那就赶快回家,把小超市交给你。”

校庆的礼炮声中,落寞了的翟闻桦,也许正在一墙之隔的小超市里守株待兔呢。

参观校史陈列室时,李曼在小草诗社出版的杂志前向校方提出请求:给当年叱咤风云的校友——朦胧诗人翟闻桦邮去一张请柬做纪念。

 

魏正加,男,1958年出生,阜宁东沟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文化专家人才智库专家委员。长期在国家电网系统从事文秘、新闻等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和摄影创作,1984年在《新华日报》发表杂文处女作《如此考证》,网络微小说最高点击量76万多。现在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文化、融媒体工作。一墙之隔【微小说】

 

责编:王文

盐城老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