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妇女联合会执委、爱华老年公寓主任张爱华
中国网络资讯台讯:有爱的地方,总是洋溢着欢歌笑语,如果我们心中充满爱,那么,我们的心中就开满鲜花。响水县爱华老年公寓创办人张爱华心中充满大爱,她的公寓就成了老年人、残疾人温暖的港湾。
爱心创办服装厂
张爱华今年61岁,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致残,靠拐杖助行。八十年代初,她和丈夫王开发成家后,协助他在家开起了电机修理铺,慢慢地手里有了钱。有了钱她就想盖个大房子。房子落成后,她就开起了饭店旅馆。那时候,每到晚上,一掏口袋就掏出一把钱,数着钱,心里真开心。在当地,残疾人张爱华是个成功人士。后来,撤乡并镇,乡政府搬走了,三层小楼变得空荡荡的。张爱华不愿就这样平淡下去。有一天,同是残疾人的陈小妹说这么大的房子都够开服装厂了。她被说动了心,决心为残疾人办服装厂。她将三层小楼当厂房,带领残疾的兄弟姐妹一起干,最多的时候,她们服装厂里有40多名残疾工人,很快服装厂有模有样地做起来了。有了服装厂,乡里许多残疾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生活慢慢过好了,这些人都感谢她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张爱华也第一次感觉到一种社会责任。
残疾人创业,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也行是腿脚不便,进货拿款都依赖别人。一个意外情况,服装厂倒闭了。
恒心创办养老助残托养中心
有了服装厂的经历,张爱华觉得残疾人是特别需要照顾群体。那些在厂里做工的残疾人,都希望她会东山再起,领着他们再干一番。逐渐地,她萌生了做一番助残事业的想法。
2009年的一天,她从电视上看到养老助残成为广大家庭和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怀着为政府分忧,为老人造福的想法,张爱华决心创办养老助残托养中心。这对于腿脚不便的张爱华来说是何其的艰难,家人说她瞎折腾,外人说她没事找事出风头,顶着种种质疑和不解,她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一边做家人的工作,一边筹集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筹集到资金600多万元,开始申请办理建房手续。她到国土局、规划局、消防大队和设计院去跑手续,据说因为手续不全,设计院不肯出证明,她跑设计院七趟,一次一次补齐资料,最终把手续办成功了,设计院领导也被她这种恒心所佩服。她到国土局,得知土地性质要变更,到消防大队被告知消防设施要整改。就这样,一家一家跑,一次次整改,所有手续终于被她跑下来了。
目前爱华养老助残托养中心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内有养老护理床位153张,残疾人托养床位50张,是全县第一家拥有集医、养、康、劳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拥有生活护理、日间照料、治疗康复、文体娱乐、农疗休闲、辅助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功能训练与保障服务,配有符合行业规定和执业资格的服务人员20名。为了提高入住率和服务质量,张爱华先后多次到河北承德和上海等地系统学习,在每次学习中她都是优秀学员,她相信用真心的服务一定会赢得社会的认可。
目前,托养中心内住着71名60周岁以上的残疾老人,35名60周岁以下的贫困残疾人,10多年来,已托养老人和残疾人1000多人,其中,残疾人360多人。
善心把入住老人当父母
2014年入住该院的孙爷爷大便干结,二十多天没能把大便解下,入院后,医务人员立即采取措施,根据孙爷爷的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以及适合他的饮食方案,医生说老人年岁大了不能手术,身体前期太多病症,大便实在难以自己解下,于是,张爱华戴上手套,让孙爷爷配合,她用手把老人家的大便一块一块抠下来,终于顺利并安全的解决了老人的难言之隐。从那以后,每隔一两天,她就帮孙爷爷抠一次大便,两年如一日。后来,孙爷爷临终前,四个子女八个亲友在床前守护时,老人说的最后一句就是:“你们不要哭,我很知足,爱华院长是天下最好的养老院长。我若不是爱华尽心呵护,早就走了”。说完就真的走了。老人的亲友在老人家去世后第四天就送上锦旗,敲锣打鼓地对爱华养老助残托养中心表示感谢。
这一件事在十里八村广为传颂,一些老人知道后就想到爱华家养老,但他们当中有无儿无女的,有家庭负担的,有身体残疾的,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生活能力。张爱华只要知道,就骑着电动车逐村逐户了解他们实际情况。沙庄村的李华晨58岁,单身一人,身有残疾,没有残疾证,又没达到60岁,没钱看病,连吃饭的钱都困难。张爱华让他先住在托养中心,把老年人安顿好,她就跑政府、残联部门,帮他办残疾证,让他的生活有保障。
沙庄村78岁的五保老人刘廷贵,癌症晚期,到周集医院看病被张爱华看到,她把刘廷贵带到院内吃住。这个老人性格古怪,每天要回家一次,她就用电动车每天来回两次接送老人。看他没有过冬的衣服,自掏腰包帮刘廷贵买了棉衣和换洗的衬衣衬裤,让老人很受感动。
痴心关爱妇女公益事业
“铿锵的锣鼓敲起来,圆圆的汤圆端上桌,甜甜蜜蜜暖心间,圆圆的灯笼亮堂堂,照亮美满幸福路……”今年元宵节时,张爱华牵头组织一台“关爱残疾人, 共庆元宵节”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妇女姐妹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舞龙、舞狮、赛花船;多彩的灯笼、妙趣横生的灯谜讲述着中华传统民俗、传递着年味。她还与残障人士一起制作汤圆、看戏曲……现场其乐融融。当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汤圆出锅后,张爱华和残疾人边吃边看戏曲演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99公益日活动中,张爱华带头参加捐款活动。阜宁县遭遇台风袭击,她和爱心人士共筹资善款27500元送到灾区。响水“3.21事故”,她自发带领她的团队到响水东园街献血,买实物礼品,盒饭送给受伤人员。修缮小尖敬老院,她先后拿出16万元善款。
每年三八妇女节,张爱华都组织响水县聚贤养老协会的妇女姐妹们,身穿志愿者红马甲、肩披彩带、手持小五星红旗,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姐妹们自己排演的文艺节目丰富多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范》《祖国你好》等节目,展示了社区妇女姐妹“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风貌;节目《女人就要活得漂亮》《还没有爱够》《中国歌最美》等节目,不仅丰富了社区妇女文化生活,还展示了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魅力风采。
“镇村处处锣鼓响,移风易俗树新风,乡村文明暖民心。”近年来,张爱华在聚贤养老协会、爱华养老助残托养中心的基础上,创办文艺宣传队,组织编排《移风易俗树新风》《彩礼》《谈论婚价》《勤俭节约歌》《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节目,分头在周围村居演出。小品、乐器、快板、舞蹈等形式多样,以身边典型事例,剖析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餐饮浪费等危害,倡导移风易俗、新事新办、节约光荣、利国利民、良好风尚。演出鲜活接地气,答疑解惑明事理,加深群众对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引导示范群众承家训、传家风,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弘扬家庭文明新风,以良好氛围促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入脑入心,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她的爱心养老助残和乐善好施得到社会的公认。在农村所创办的爱华老年公寓几年来每年都被评为养老服务机构先进单位。2019年被盐城市民政局评估为4A级中国社会组织,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江苏省慈善奖最具有爱心、慈善行为楷模、2017年参加盐城市巾帼巧手齐心创富大赛荣获第一名,荣获盐城市十佳自强之星、响水好人等荣誉称号,(孙宏权 周序蒙 王艺霖)
责编: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