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右手燎去的那些汗毛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4-03-19 16:19:19 0次阅读

魏正加

清明节前,到阜宁县烈士陵园父母墓地祭扫。面对焚烧纸钱升腾的火苗和灼热,尽管有所预防,但右手从食指到小拇指第三节上的那些汗毛还是被燎去。一次次祭扫,一次次燎去,一次次长出,循环往复中,萦绕着对父母不尽的思念。

父亲2005年4月份病逝没几个月,我就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家乡。此后无论在盐城,还是在南京、苏州,都要遵乡俗,每年清明节、农历七月半、冬至和除夕当日或前几天,要尽可能安排出时间回乡祭扫。母亲健在时,会顺道看望一下她老人家。2016年母亲病逝后,除另有事务,在家乡逗留时间都不长,最紧的如同时下之“特种兵”式旅游,坐公共交通工具当天往返一千多里。有一年七月半,气温高达37℃,看年过花甲的我当天又要走,五弟说“这种情况以后不一定要回来”。弟弟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只是一听了之。

“受之父母,身体发肤。”汗毛被火苗和热浪燎一下,手指就疼一回,祭扫结束后还会隐隐作痛一阵子。比起母亲生我时那阵痛、那越过的那鬼门关,这点不适又能算什么呢?1958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国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土地,仅靠父亲在他人苗草八鲜交易中收取“手续费”(相当于现在的中介费),把我们七个子女抚养成人,这点奔波更算不上什么!

现在购物多为电子支付,买祭扫物品时也是这样。有时因时间紧张,拎上物品边走边操作手机支付,但防止卖的人不放心,向人家打招呼说马上就到账。人家总是说:没关系,不会有人在这种事情上玩花样。这让我想起一个乡俗,就是购祭祀物品时,买不还价,卖不找零。说的是亲人逝去,晚辈悲伤不已,哪里还有心思与人家讲什么价格,付费后等不及人家找零就迫不及待地奔丧或上坟去了。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被燎去的汗毛,自然“春风吹又生”,这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我宁愿将此看成是祭扫时祷告父母保佑晚辈幸福、发达的兑现。

燎去的汗毛会再生,逝去的父母无以复生。父母大人,儿子多么愿望再生就是“复生”……

 

魏正加,男,1958年出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文化专家人才智库专家委员。长期在国家电网系统从事文秘、新闻等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和摄影创作,1984年在《新华日报》发表杂文处女作《如此考证》,网络微小说最高点击量77万多。现在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文化、融媒体工作。右手燎去的那些汗毛

责编:王标 


盐城老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