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加
4月8日,我从《投稿课堂》微信公众号读到《突发!又一家刊物暂停出版》。此类信息,在纸媒式微时代,早已不新鲜。这条关于西南地区某刊物暂停的信息还没浏览完,手机就弹出一条微信,是一个公司提供快递收件人地址的,以及时收到他们加印的今年第二期《协鑫》杂志。这是本期杂志最后一位提供地址的。作为精心打理这份内刊的我,已经连续两期安排加印了,觉得没有白“为他人作嫁衣裳”。
创刊于2005年底的《协鑫》杂志,是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内部刊物,双月刊,每期64页,侧重于企业管理经验介绍,涵盖集团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工艺研发、学术研讨、文化建设、员工发展等各个层面。在她创刊11年的时候,我介入从事二审工作,后来人员减少,一审编辑离职了,由我这个“执行主编”负责组稿、编辑,最后由主编签发付印。
每期杂志用48页左右聚焦一个主题,其它还有“人文”之类的栏目。所聚焦的主题都是围绕当前集团重点工作,提前一个季度与集团某个上市公司或职能部门商定,也有全面反映集团层面某项活动的。以2023年为例,第一期主题是“颗粒硅是怎样炼成的”,以10多篇文章立体化介绍了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花10年时间研发的、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发电材料——FBR颗粒硅;第4期谈的是作为民营企业协鑫,是如何加强廉洁建设的;第6期则图文并茂,对10月28日集团创立日庆祝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呈现。
虽是内刊,但我们都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等规则的要求认真编辑,如电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千瓦时”,但人们口头表达时常常说“度”,《协鑫》杂志所刊文章,除了“度电必争”之类的约定俗成词,其它一律是“千瓦时”。还有一些博士、硕士写的文章会出现若干技术术语,我们都会运用“新闻背景”理论,或者白居易写诗先让老婆读懂的故事,与作者商榷修改成保洁阿姨都能懂的语言。因此,协鑫集团总部一楼报刊架上,最先被读者带走的总是《协鑫》。
2023年10月份,我们与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商讨2024年第一期杂志主题时,对方提出他们的业务比较分散,只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风、光发电站和储能电站运行维护的协鑫新能源运营科技公司业务比较集中,于是我们决定改革,第一次聚焦一个上市公司下属的企业编辑一期杂志,封三两页原来发的是集团内部员工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剪纸等作品的,根据需要编排了该公司的资质证书和近年来获得的荣誉。付印前,该公司总经理向昌明蓦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本呈现他们公司实力的白皮书吗?于是,立即决定加印200份,分发给各分支机构用作市场开发、参加项目招投标时的“敲门砖”。
第二期主题聚焦的是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曾经的行业十强,正值爬坡向上、重振雄风之际。当杂志全部定稿时,他们联合几个重点企业,决定加印500份。对于本来不足千份的印数而言,这500份,无疑是极高的奖赏。
每一期、每一篇文章、每一幅艺术作品,我都要尽己所能悉心“作嫁”,说“不累”是假的,尤其是面对太多的“的、地、得”不分之类的稿件时,真想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但是,当200份、500份加印时,我就想起协鑫企业文化展厅“协鑫格言”栏中那句话:“变不可能为可能”,其它都烟消云散啦。
魏正加,男,1958年出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文化专家人才智库专家委员。长期在国家电网系统从事文秘、新闻等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和摄影创作,1984年在《新华日报》发表杂文处女作《如此考证》,网络微小说最高点击量77万多。现在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文化、融媒体工作。
责编: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