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加
“亲爱的爸爸、妈妈:
首先向你们汇报,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就承接到家教,两天收入800元。如果双休日都有家教,生活费肯定够了。加上考上大学时,亲戚们给的红包,生活不成问题,下个月就不要给我打生活费了。
为了我考大学,你们假装风平浪静,其实早已成路人。十分佩服你们的演技,更感谢你们灵魂上做出的牺牲。成年人的世界我不清楚,但能否允许女儿提一个请求:如果你们还没有寻得心灵上的另一半,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再装一会不行吗?”
从家庭微信群里读到这封信时,张闻立和康丽都在单位上班。
“女儿真的长大了。”晚餐时,张闻立率先打破僵局。
“她是我的骄傲。”康丽目中无人地回应。
夫妻俩本是大学同班同学,婚后恩爱有加,女儿一直是学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口子渐渐互相看不上眼了,经常吵到深更半夜,初二时女儿的成绩直线下降。50多岁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分别约张闻立和康丽进行了一次长谈,郑重地告诉他们,本县已经好些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了,你女儿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但决定权在她为了情感纷争不息的父母。先声夺人后,这位班主任以自己与丈夫离婚再与别人结婚又离婚的种种不幸,哭着劝他们忍一忍,等女儿考上大学再说。
欢声笑语不断,相濡以沫复现,女儿以全县第一完成中考。地区中学要拔尖,班主任坚决反对,要她为省县中一洗耻辱而留、为父母情感复初而留。为了感激班主作的再造之恩,她留了下来。县中领导闻知后,破格提拔这位初中班主任为学校教导副主任。
不负众望,当年的全县中考状元,三年后成了全地区高考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县委书记亲自到县中参加庆功会,记住了教导副主任的传奇故事。第二天,县委组织部正式发文,任命教导副主任为县中副校长,实实在在的副科级干部。
副校长高兴之余,请张闻立三口子到家里吃了一顿饭。家里比较简陋,但客厅挂着的那个照片框子非常醒目。照片上是两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背景是一所知名大学那爬满青藤的北楼。分别时,女儿恭恭敬敬地向当年的班主任鞠躬致谢,想不到班主任却向康丽夫妇鞠躬致谢,张闻立两口子受宠若惊。
提前送女儿去北京,顺便拜会了在京工作的几位大学同学。同学们表面上虽然没有太大区别,但两位离婚同学的脸上明显写满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
回程路上,不知怎地,张闻立、康丽的内心都莫名地彷徨,但表面上一直涛声依旧。
魏正加,男,1958年出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文化专家人才智库专家委员。长期在国家电网系统从事文秘、新闻等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和摄影创作,1984年在《新华日报》发表杂文处女作《如此考证》,网络微小说最高点击量75万多。现在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文化、融媒体工作。
责编:王文